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成果 返回上一页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丨黄晓野: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海南实践

来源: 浏览量:1041 发布时间:2023-12-08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持续奋斗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全面理解和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那样,“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现理念源于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深化,不仅要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还要保障安全。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31208173120.jpg

黄晓野

威尼斯wns9778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海南实践

一、系统思维是解决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的钥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洋强国的基石和主导方向,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我国很多地区海洋经济还未达到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思维无法解决的。首先,海洋产业现代化程度不足,缺乏科技支撑,发展方式粗放。以海洋船舶业为例,虽然产量位居世界榜首,但在绿色能源船舶和无人驾驶船舶领域亟待突破。其次,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某些领域存在冲突,海南填海造岛带来的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损失就是例证。再次,海洋经济发展的协同度和开放度还不够,内部缺少海陆融合,外部国家之间竞争大于合作。最后,海洋经济治理经验不足,常规经济调控手段难以应对海洋经济的复杂性,治理制度的立法和执行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系统思维视角可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角度。产业发展滞后可解释为传统海洋产业陷于路径依赖,忽视了产业突变的机会;经济与生态的矛盾可以从耦合共生的角度进行阐释;协同不利可理解为主体之间未能发挥系统融合带来的超循环放大作用;治理能力的缺乏则可归因于系统控制中心控制手段不够多元。与线性思维相比,系统思维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但仅提供方向是不够的,一个结构清楚、逻辑关系明确的系统性框架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更精确、具象化的分析工具。马克思经济学范式蕴含的丰富的系统观思想可以为复杂经济现象从系统的整体到层次、系统的控制与手段、系统演化提供清晰的指导。复杂经济学则可为海洋经济系统的构建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工具。之所以选择海南,一是因为资料可得性的限制;二是因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使此地海洋经济具备一定示范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海洋经济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中蕴含丰富的现代系统思想,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梳理。李节(2012)总结马克思系统观由系统存在思想、系统控制思想和系统演化思想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存在思想揭示了马克思经济学对象的系统整体性与层次性。早在系统科学尚未明确建立时,卢卡奇、蒂莫西·希尔就提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系统存在的,具有系统整体性,是一个由诸多局部整体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局部整体都与其余的局部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这一系统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等相互联系、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具有复杂系统论的非线性、非平衡、突变、路径依赖、不确定性等特征。在这种视角下,不能将海洋经济视为简单的海洋问题或经济问题,而是与陆地、政治、文化等要素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因此,在构建海洋经济系统模型时,要尽可能将影响系统运行的要素考虑进来。第二部分,系统控制思想,即马克思经济学对象的系统控制性,具有控制论系统特征,统治阶级相当于控制中心,通过法律、政治、意识等手段控制系统维持反馈经济系统的某些参数。这一思想认为政府是经济系统中的核心主体,政策对系统运行起到了主导作用,是经济系统中的可操作性因素。按照这一原则,海南省海洋经济系统构建以自贸港政策、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等主要政策为抓手,从中挖掘高质量发展理念、目标等总体要求和海洋产业核心层、支持层、外围层内容。第三部分,系统演化思想即马克思经济学对象系统的自组织特征,具有耗散结构性、协同性和超循环性。经济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维持运行,反映了环境与系统、外部条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基本相互关系。在海洋经济系统中,生态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要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以嵌入产业的形式构成了海洋产业结构体系的外部条件。经济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停演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是系统内部决定其演化的序参量,通过协同得以放大。陆海统筹、主权国家贸易都是协同的具体表现形式。这证明了经济系统不能是封闭和一成不变的,开放性和创新是系统通过“输入-输出-反馈”这一流程进行迭代升级的必要条件。


三、海洋经济系统的构建过程

   海洋经济系统的构建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并借鉴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2018)和戴维·伊斯顿(1998)的“政治系统论”为工具。首先以海南为例构建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经济的各层级,即核心层、支持层和外围层。海洋经济是海南产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之一,是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南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方向看,要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可理解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是“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海洋经济支持层是“深海拓展”,海洋经济外围层是“岛礁保护”。从层级维度看,海南海洋经济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思路进行产业布局,主要目标包括形成陆海资源与产业分工协调互动;构建生态型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制度集成创新,加强南海维权和开发服务保障能力;突出“深海”优势,培育具有海南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链;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和东南亚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构建区域性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等。这些从国家和地方战略层面的考虑和规划为海南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宏观上为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产业布局。

   海洋经济系统以海洋产业结构体系为中心,以制度、资源为产业输入条件,以嵌入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区为发展环境,以海南自贸港建设目标为输出结果。根据系统观,经济是适应自身生产方式(即技术)进行调整的生态系统,社会通过生产方式和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适应技术的“进化”,经济则是技术进化过程中满足一系列需求的结果。因此,海洋经济可视为适应海南自贸港生态系统进行生产方式调整的子系统,海洋产业则是这一子系统在技术进化过程中满足生产、分配、消费等一系列需求的结果。对海洋经济和相关海洋产业的研究须建立在海南自贸港整体经济发展的框架内进行讨论。海南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符合海南自贸港国家战略定位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海洋经济发展兼具布莱恩·阿瑟所称的“涌现秩序”和林毅夫(2018)“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的产业政策赋能双重特征。海洋经济发展将经由“技术”进入不断进化产生新的结构体系,同时还需甄别出在海南自贸港发展战略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加以政策支持,形成区别于一般形态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海洋经济以海南自贸港政策为支持,表现为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活动、行为、产品和服务流被政策所覆盖的集合,创造出的海洋经济结构、策略、活动、产品流和服务流都发生在这个结构之中。这类似于戴维·伊斯顿(1998)构建的“政治系统的流动模式”,海洋经济系统建构过程是持续不断且相互关联的一连串行为,形成政策与社会、产业发展相关活动的闭环,并通过活动对政策效果形成反馈。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要把构建新的发展体系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协调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在此基础上,需将海洋产业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链接并嵌入海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协同发展。即以海洋经济新定义重新构建动态、相关联、可进化的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促进海洋产业与海南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海洋产业链与自贸港产业链共生发展,海洋经济嵌入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以形成海南自贸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先满足海南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约束条件,向海洋经济生态系统聚集产品流、服务流要素,成为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高水平开放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四、结论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视域下的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符合自贸港国家战略定位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与海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产品和服务流被政策所覆盖的集合。因此,自贸港海洋产业发展需要与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融合共生。单向度的产业策略或产业活动组织形式不能满足海南自贸港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引入经济、政治、观念、技术等多元复合型政策工具进行协同治理,发挥好政府在海洋经济系统中的控制器作用,将中国特色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集成优势。具体而言,政府应大力提供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安全、产权保障,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效率;积极面向群众推广海洋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增强海洋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为科技兴海、生态兴海提供技术保障;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以海南为例,海洋经济发展可借鉴已有经验和其他自由贸易区(港)成功案例,探索自贸港优势和特色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政策、技术、产品流、服务流各链条上要素的自由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海南自贸港经验。

   第二,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探索“海洋+”的多领域、多产业耦合共生发展模式。从深圳等海洋城市发展经验看,海洋经济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交叉,产生了大量新兴、垂直的“海洋+”行业,成为海洋经济体系中创新浓度最高、创新产品最为丰富的领域。发展海洋经济要注重陆海统筹和产城融合。海南“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海洋经济发展策略必须紧密依托自贸港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抓住产业技术“突变”的机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提升海洋资源附加值,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化、高端化发展,如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与陆基地苗种培育、海水养殖、海洋休闲产业集聚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油气、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集群。

   第三,海洋经济发展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建立“跨界”协同治理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做好海岸带海陆不同地域系统开发保护功能的协调统筹,开展重大项目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海洋经济体系。推动海洋生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增强现代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海洋生态体系。在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各个层级上还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海洋生态文明,通过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沿海人口经济的聚集能力、影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海和谐共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31208173510.jpg

微信图片_20231208173512.jpg

   2023年11月4日,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承办,《工业技术经济》等编辑部联合协办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第四期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汇聚来自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高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展开交流分享。《工业技术经济》编辑部以此次会议成功举办为契机,邀请以上专家学者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转自:工业技术经济编辑部